找到相关内容91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末法众生修持观世音菩萨圣号的殊胜方便

    无间狱。汝今未须先取寂灭。纵得无学,留愿入彼末法之中,起大慈 悲,救度正心深信众生,令不著魔,得正知见。我今度汝已出生死。汝遵佛语,名报佛恩。阿难。如是十种禅那现境,皆是想阴。用心交互,故现斯事。众生...

    普光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494073698.html
  • 净空法师答:什么是“隔阴之迷”?

    ldquo;隔阴之迷” 先说什麽是「隔阴」?什麽是「迷」? 阴是五阴——五蕴。我们的身心自体,佛分别为五阴∶色阴、受阴、想阴、行阴、识阴;众生在生死中,只是这五阴...

    净空法师

    佛教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12/15512894714.html
  • 现代学佛者修证对话(上集)B

    她感觉到脓和血,这与禅秘要法的白骨观有什么不同?  怀师:白骨观是想阴境界,这里是色阴境界。色阴是地水火风四大,或者再加一个空大,一共是五大,变化而来的;想阴是精神境界,是观想来的。这两个效果一样,但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64341252.html
  • 现代学佛者修证对话(下集)A

    中有   铁牛定禅师公案   凡夫定与顽空定   第四章 五蕴解脱修证次第   色阴解脱与楞严大定   色阴区宇   色阴解脱 超越劫浊   受阴解脱 超越见浊   受阴尽得意生身   想阴解脱 超越烦恼浊   含光默然   七处征心 八还辨见   行阴解脱 超越众生浊   行阴区宇前的想阴尽现象   行阴区宇的魔障   识阴解脱 超越命浊   识阴区宇前的行阴尽现象   从行阴到识阴   识阴尽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233243588.html
  • 《首楞严经》的禅道智慧二、《首楞严经》的禅道智慧

    摩掌生热的受阴,谈梅止渴、思蹋足酸的想阴,瀑流相续的受阴,频伽塞孔的识阴为例加以说明。  六根,即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。经中着重从法破六根,因为外缘破,则六入自不成立。眼(色)入虚妄:非明暗来,非于根...不能于妄相之外求其真性。所谓即妄即真。经中分别例举瞪目成劳的色阴,摩掌生热的受阴,谈梅止渴、思蹋足酸的想阴,瀑流相续的受阴,频伽塞孔的识阴为例加以说明。  六根,即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。经中着重从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60252759.html
  • 如何了生脱死

    观念,世间知识等都是边见。这一切哲学、科学的文化思想,作为人类的一种知解性文化现象则可,若想以此来探明宇宙和生命的真相则力有不逮,因为一切世间文化知识都不能脱离思想意识活动的范围,是想阴中事,若以大乘...

    邓俊松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01342206.html
  • 佛法总持

    了知,非想阴之连续知觉及思惟了别。)此五法乃是八识心王之体性,由八识心王生,非离八识心王容有此五法单独现行运为,故云五遍行法与此(八识心王)相应。  别境五法不与阿赖耶识相应,故不名遍行,不遍八识故。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30349754.html
  • 诸佛所说正要──四圣谛:《象迹喻经》

    诸贤!若内眼处坏者,外色便不为光明所照,则无有念,眼识不得生。”“诸贤!内眼处及色、眼识知外色,是属色阴。”“内意处及法、意识知外色法,是属色阴。若有觉,是觉阴;若有想,是想阴;若有思,是思阴;若有识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472053546.html
  • “心经”文句阐幽

    所说:  “诸贤:内慧处及法意识,知外色法,是属色阴,若有  觉(受之异译),是觉(受)阴,若有想,是想阴,若有思  ,是思(行)阴,若有识,是识阴。”(中含卷七)  又如“大拘缔罗经”所说:  “五...

    沈九成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262563774.html
  • 谈佛说四识住舆五受阴

     色中识住,即识住于色阴中,攀缘于色,贪喜、润泽。生长、增广。   受中识住,郎识住于受阴中,攀缘于受,贪喜、润泽。生长、增广。   想中识住,郎识住于想阴中,攀缘于想,贪喜、润泽。生长、培广。 ...

    许智铭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44465875.html